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
【字体:
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的初步分析和归纳
作者:王家枢 曹…    地质科普来源:国土资源情报    点击数:1824    更新时间:2015-04-16

一、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研究的范畴
    根据我国《地球科学大辞典》(2005年)的定义,矿产勘查,又称矿产普查与勘探,是指分析矿床并查明其中矿体的分布、矿产的种类、质量、数量、开采、利用条件、技术经济评价以及应用前景,满足国家建设或矿山企业的全部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矿产勘查工作要采用地质填图、物探、化探、遥感地质等方法,应用钻探、坑探等技术手段,进行编录、取样、化验、储量计算,技术经济评估或可行性研究等项工作。

按《辞海》的解释,规律,也称法则或规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反复起作用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能够认识、遵循和利用规律来指导实践活动,改造自然和社会。矿产勘查工作同样具有其特有的规律,同时,人们也要按照其规律组织开展矿产勘查工作。

矿产勘查是寻找尚未发现的矿床,具有巨大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随着地表出露的、易于寻找的矿床越来越少,找矿逐渐转向难于发现的隐伏矿和深部矿以及难于识别的矿,使得现代矿产勘查正朝着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方向发展。因此,开展矿产勘查工作的规律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矿产勘查工作规律性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这种研究在西方国家冠以“勘查哲学”(Mineral Exploration Philosophy),也称勘查基本原理,在国内则冠以“找矿哲学”的概念和术语来论述的。研究勘查全过程各个环节和各种工作要素(人才、知识、技术、资金、时间等)的有效组合,总结和分析勘查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归纳出勘查工作所遵循的一些规律和基本原则。

总体看,矿产勘查工作规律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9个方面:①矿产勘查和矿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②矿产勘查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要素;③政府和企业的定位和作用;④矿产勘查的战略、目标和任务;⑤矿产勘查学家应有的素质和品格;⑥勘查技术的发展演变趋势及其对勘查工作的影响和合理综合应用原则;⑦矿产资源经济学和矿产勘查经济学,包括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和开发利用趋势、矿产勘查投资、经营目标的确定,勘查费用结构和资源配置,勘查效益的评价原则和方法等;⑧矿产勘查工作的组织和管理;⑨矿产勘查工作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二、矿产勘查工作9种规律性

1.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基础性,国家将矿产勘查和采矿业列为第一产业或定为与农业相当的产业,予以扶持

矿产勘查和采矿业是传统产业,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正是矿产勘查和采矿业的不断发展满足了人类社会对矿物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人类对矿物原料的需求是永存的,不管是前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矿产资源。发达国家虽然进人节省原材料的新技术时代,但它们仍然是矿产资源的消费大户。

由于矿产勘查和采矿业的基础作用,主要国家均把矿产勘查业和采矿业划入第一产业或以第一产业对待,在发展上予以大力扶持。联合国为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在1971年颁布了《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十大类,其中第二位为“矿石和采石业”,位于“农业”之后,同属于支持社会经济的基础性产业。最近,联合国统计署正在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分类进行修改,大致是将工业划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业和水业(包括水的生产供应,污水处理和其他污染物处理),仍属于基础产业。

据有关部门对世界93个国家的调查,其中89个国家将“矿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来加以管理,占96%。由此不难看出,世界上主要矿业大国均将矿业划为第一产业或以第一产业对待。只有德国等矿产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矿业在国民经济中贡献不突出,故未得到重视而划人第二产业,与制造业等同对待。

WTO有关文件将“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物质和能量的产业”定义为第一产业,矿产勘查和采矿业是直接从事自然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的初级产业,显然属于第一产业的范畴。众所周知,矿产勘查和采矿业与农业一样,没有现代经济管理上的“上游产业”,即前者是没有“原料”的物质生产业,“矿业进项几乎为零”,这与加工制造业是截然不同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不对矿业实行增值税制度的原因也在于此。这样,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对矿产勘查和采矿业实行强有力的保障和扶持政策。如为矿产勘查提供补助金、税收优惠(减税、税额抵免、加速折旧和摊销等)、政府担保的银行贷款等政策性支持措施,资源耗竭补贴、科研和实验设计工作费用专门优惠(从可税收人中扣除部分费用)、新矿山设备安装期和开采初期临时的部分或全部减征税额等矿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2.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先行性,国家适时制定专门的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和专项找矿计划

矿产勘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先行性,是由矿产勘查的长周期决定的。一个具有经济价值矿床的发现,然后进行矿山建设,投入开采,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勘查工作必须超前进行,才能为国民经济建设提前准备好矿物原料基地。

首先,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个“勘查周期”,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施俊法研究员(2005年)对西方国家100个大型矿床发现史的统计资料,一个大型矿床的发现所需时间平均19年。其中34%的矿床是经过5年或不足5年发现的,33%的矿床是经过20 年以上的时断时续的勘查工作才获发现的。

其次,被发现的工业矿床要投人工业开采,同样需要较长时间,有人将矿床发现以后再正式投采的过程称为“采矿设计周期”。根据F·V·Ve]lmer和U·Berme (1997年)依据有代表性的矿山统计资料,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床的采矿一设计实现周期,在发展中国家为6一9年,在发达国家为3一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统计资料则表明,西方国家铀矿床从发现到开采的周期为4一10年,大多为8年。D.A.怀特对澳大利亚1955一1980年间发现的34个矿床(13个有色金属矿床、14个镍矿床、7个铀矿床)的统计资料,其中有巧个矿床在发现后1一25年未投人开发。已开采的矿床从发现到投产的平均周期为6年左右。未被开采的矿床,假定统计时(指1 981年)开采了,这个周期为8年左右。

由于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先行性,各国都从战略高度保证和促进矿产勘查工作的先行地位。采取的具体战略措施是,适时地制定专门的全国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和专门的找矿计划,以保证矿产勘查工作得以先行。

这种专门性矿产勘查规划和找矿计划,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内或针对特定地区、特定矿种,为解决矿产资源紧张问题而提出的。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国家中,往往通过政府投资的矿产资源评价计划、矿产普查计划或矿产勘查鼓励计划,来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工作。

以美国为例,二次大战以后,为加强国内找矿,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专项资源评价与找矿计划。这类计划大都具有目标有限、要求明确、有专门的投资、牵头单位及承担单位等特点。主要目的是吸引自主经营的矿业企业投人国内短缺的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其主要计划有:①1 964一1984年执行的“荒原计划”,对美国西部和西北边远荒漠地区含矿远景进行全面评价;②1966~1971年的“重金属计划”(1971年后扩大为“金属原料计划”),其目的是促进金、银、汞、锡、锑、铀、镍、担等矿产的勘查和开发,为私人公司提供有价值的勘查目标;③1973年开始的、由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组织的“全国铀资源评价计划”,旨在评价全国铀矿远景,促进勘查和开发;④1974年由美国国会批准执行的“阿拉斯加矿产资源评价计划”,要求在10年时间对阿拉斯加州的矿产资源潜力做出准确评价,以供国家选定长期的矿产政策和该州的矿产勘查开发方案;⑤1987年由美国地调所组织的“全国矿产资源评价计划(由原“阿拉斯加矿产资源评价计划”和“本土大陆矿产评价计划”合并而成),选择约500万平方公里、具有成矿远景的地区进行研究;⑥1996年美国地调所根据美国国会的要求提出的《国家矿产资源调查计划》,该计划经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评价后,更名为《矿产资源计划》。

此外,法国、南非、巴西、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都曾制定和执行过类似的专门规划和计划。

3.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国家对矿产勘查实行低门槛准入政策

矿产勘查是高度冒险的事业,主要表现为低成功、高投人、高回报。

低成功即矿产勘查活动的成功率极低。据前苏联学者帕什克维的统计,苏联地质部1959~1969年的10年间,矿产勘查成功率平均为2%。据国际原子能机构1973年公布的数据,美国放射性矿产勘查成功率为0.7%。加拿大联合矿冶公司在1927年一1969年间所调查的1000个矿权地中,最终只有7个成为可赢利开采的矿床,成功率为0.7%。据加拿大学者1978年发表的另一份资料,加拿大魁北克省SOQUE公司10年间在该省完成了192个勘查项目,其中只有3个成为生产矿山,勘查成功率为1.5%。著名矿产经济学家麦肯齐(B.W·Mackenzie)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后认为,全球矿产勘查成功率在1%左右。也就是说,发现并经过勘查证实一个可以赢利开采的工业矿床,是以对99个找矿 目标的勘查失败为代价的。

高投人是指单个矿产勘查项目的资金投人量相当高。据统计,澳大利亚1955年至1979年间单个金属矿床的勘查投人平均为3800万美元(1980年美元);美国1951年至1983年单个经济矿床(不包括煤、铁、铀)的勘查成本平均为9000万美元(1983年美元)。有些矿床的勘查成本高达数亿美元,如1979年发现的澳大利亚阿盖尔特大型金刚石矿(当时证实储量4.15亿克拉,概略储量8500万克拉),其勘查到开发共耗资4亿美元。

高回报是指矿产勘查活动一旦获得成功,其投资的增值率非常高,有的可达数百倍。如美国1955年至1982年间发现的105个金属矿产,其总勘查投资为61亿美元,而形成的总价值为3510亿美元,增长率为58:1。智利1969年至1998年铜、金矿产勘查总投资18.18亿美元,发现矿床40个,总价值2368亿美元,勘查投资增值率达到130:1。

当人们认识到矿产勘查高风险的规律性时,自然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其中一个重要对策是对矿产勘查实行低门槛准人政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探矿权的取得采用“先来先得”原则;也有例外的情况。第二,对申请探矿权人的主体不加限制。在市场经济国家,自然人、法人、非法人均可以取得探矿权。第三,探矿权准人成本低。市场经济国家探矿权的准人成本仅体现在租金(rent)上,并且探矿权的有偿取得原则也全部体现在这个租金上。租金的费用一般情况下也仅是名义上的,征收的费用很少。美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

4.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地质科学研究贯穿于矿产勘查的全过程

许多资深矿产勘查学家,如澳大利亚著名矿产勘查学家R.伍德尔,认为现代矿产勘查是一种科学探索和研究。由于矿产资源分布的隐蔽性、不确定性,矿产勘查工作尤其需要科学研究,特别是地质学的指导。换言之,矿产勘查是一项科学研究成分非常高的工作。

地质科学研究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为矿产勘查的战略选区指明方向,为勘查工作部署提供科学、可靠的地质依据。随着出露地表、易于寻找的矿床越来越少,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新的地质观测技术,尤其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的发展,地质科学研究逐渐进人矿产勘查领域,将“理论地质学”和“经济地质学”结合起来,使科研在矿产勘查中显示了巨大作用。我国松辽盆地的突破和大庆油田的发现是地质科学研究指明找矿方向的典型实例。松辽盆地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平原全部被掩盖,一不见露头,二不见构造,三不见油苗。茫茫大地,何处找油?正是这时,科学研究起到了“指路”的作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伊尔库次克大型钾盐矿的发现也是一个典型实例。原苏联时期于1979年发现的这一大钾盐矿,经历了30余年“三上两下”的曲折历程。每当钾盐找矿工作受挫、意见分歧的情况下,科研人员提出的正确科学预测都起了决定性作用。②地质科学研究要为矿山扩大储量和寻找新矿床提供依据。发现了矿床,有时只是勘查工作的开始,通过地质科学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勘查成果。这方面的实例很多,仅举一例。这就是美国亚利桑那州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通过圣马纽埃老矿区热液蚀变和构造研究,在其附近发现了一个被称为卡拉马祖的大型斑岩铜矿(矿石储量4.55亿吨)。③发现新类型。

5.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创造性,创新(新理论、新思路、新概念、新类型)是矿产勘查的重要途径

矿产勘查活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性,当然不是针对矿床本身,矿床只能去发现,而不能创造。而要发现,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依据客观实际,创造出能够发现矿床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概念、新类型、新方法:

地质勘查工作往往需要理论的指导,但应当看到,现有的绝大部分成矿理论是不完善的。不少理论只符合或只依据部分实际资料,而不符合或不能解释同一矿床类型中新的观测资料,所以在一种类型或一个矿床上出现多种理论概念是不奇怪的。这就需要地质勘查工作者不断地对理论进行创新。

创新的找矿理论,是依据找矿地区的实际地质背景提出的,所建立的新理论有可能运用于全世界类似地质区的同类矿床,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效果。但更多的情况是,这种新理论只适用于创造理论的区域,或者只是找到一个大矿而已。但这种理论创新也是值得称道的。

大量成功找矿的实例表明,有些老矿区,用传统的成矿论为指导,发现了地表矿以后,就往往进人勘查工作的“沉寂”时期,这时就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概念、新的思路,才能打开僵局。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的两次极为重要的铅锌找矿突破,就是经过两次找矿理论创新而实现的。新密苏里铅锌矿,1940年以后再没有发现新矿体,矿山已被开采殆尽。勘查人员曾按照传统的理论,又进行了大量工作,但从1947年到1955年间并无重大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地质人员并没有灰心,而是在详实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所谓“礁灰岩成矿理论”,用于指导找矿勘查,终于发现了埋藏在地下 330-400米深的大盲矿,矿石储量达10亿吨,投产后使美国的铅产量一跃而居世界首位。在发现新密苏里铅矿带以后,地质人员仍然没有止步,提出了所谓“古地文成矿”理论和“碳酸盐岩中金属富集机理”模式,用于指导找矿,很快发现了埃尔姆伍德大型锌矿床,矿石储量5000-7000万吨。

成矿理论创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有学者指出,在建立模式以前,需要几年时间取得可靠的科学资料,模式建立以后3一5年才能真正影响矿产勘查工作,平均需5年时间才能在矿产勘查中发挥作用,发现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再用几年时间使矿床投人开采。因此,一个科学概念指导矿产勘查,即从建立概念,到指导勘查,发现矿床,到矿床投产,前后需要15一20年时间。

6.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依赖性,国家地质机构区域地质调查信息是其工作部署的重要基础

矿产勘查工作实施之前,首先必须确定那些地质条件可能是有利于所需类型工业矿床赋存的地区,也就是说,必须确定找矿的远景区。为此,就必须研究已有的地质图、采样记录、现有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航空照片和卫星图象。这些资料的获得,必须依赖政府地调机构。在以寻找地表上难以发现的隐伏矿和深部矿为目标的现代矿产勘查工作中,对政府地调机构的区域地质图件和基础上地质研究资料有着严重的依赖性。

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基础性地质填图工作为矿产勘查提供了可信赖的科学基础。对于矿产资源探采企业来说,一般不愿意或无能力进行非盈利性的基础性地质填图工作,所以多由国家地质调查机构来完成。基础地质填图是矿产发现的基础,是进行有效矿产勘查的前提条件,是决定寻找什么矿和到何处找矿的指南。美国亨特勘查公司的地质学家J.P.亨特(1985年)在美国经济地质学家学会与美国采矿工程师协会联合会议上作了一次优秀讲演,他在列举美国地质学家在智利北部勘查程度较低地区运用地质填图发现两个新矿床的实例的基础上指出,成功的矿产勘查工作,“还得依靠富有想象力的系统地质填图”。因此,他认为,美国地质调查局要进一步为矿业界提供找矿所需要的技术和科学资料。显而易见,国家地调机构所进行的系统地学填图,为成功的矿产勘查和发现提供了框架性的地学数据资料、概念和知识,可以减少勘查风险。

根据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学者对地质填图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专门研究,认为地质填图为矿产勘查提供了3种十分重要的信息:①根据地质图可以鉴别含有各种能源矿产和固体矿产的地质物质的分布;②根据地质图可以鉴别具有较大潜力产出特定类型和品位的矿产的地质体;③地质图为确定勘查和开发战略以及预测作业成本(取决于地质背景的复杂性和规模)提供了基础。

应当指出的是,市场经济国家将国家投资的基础性、公益性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作为促进矿业公司开展矿产勘查工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国际上有许多机构和专家分析过地质填图的成本一效益,一般的认识是,地质填图的成本一效益大体为l:3一l:30。据加拿大联邦、省和地区矿业部长第56届年会资料,政府为扩大地学知识库每投人100万加元资金,可以带动私营矿业公司投人500万加元勘查费,这笔勘查费又可以发现价值为1.25亿加元的新资源;据加拿大统计局的资料,每增加l元勘查投人带来的(直接的和间接的)就业机会的价值为47分钱。这就意味着,国家每投人100万元进行以地质填图为核心的地质调查,可以为私营企业创造40人/年的就业机会,同时,政府地质调查还会直接产生约10人/年的就业机会。

7.矿产勘查方法具有常规性,地质学方法仍是最基本的,高新技术是重要辅助支撑

与其他领域明显不同的是,矿产勘查在方法上具有常规性。众所周知,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地质学方法是一种常规的,并且曾经是唯一合理的、有辨别力的找矿方法。20世纪50年代以来,物探、化探、遥感技术的发展,使矿产勘查的效果大大提高,一度使人们对这些方法产生了过高的期许。然而,人们很快认识到,以地质学为基础的常规找矿技术,并没有因为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变为“陈旧的”、过时的东西,仍然是王代最重要、最基本的勘查方法。极高精度和灵敏度的牛化探技术,仍然离不开常规的野外调查、取样和钻探全球闻名的美国斑岩铜矿专家洛厄尔(J.David Lowell)在研究了矿产勘查50年间(1950一2000年)技术的主展后明确指出,对矿床发现史的分析表明,高新技术二法的实际作用是有限的。

美国著名地质学家P.A.贝利则以美国西部斑岩余矿勘查工作的实际资料来说明地质方法的重要性。主他统计,1943一1976年间在美国西部共发现29个工五斑岩铜矿床,这些矿床基本上是用地质方法发现的,二中有一部分矿床在发现过程中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二法起了辅助作用,如表1所示。这种作用只是非关键1的战术性支援,而不是重要的战略性圈定靶区。当娜贝利并没有排除先进探矿技术的作用。他同时也指挂由于地质环境中有许多难以搞清的变化,使得地质i矿方法总是有种种局限。因此,灵敏度高、探测深度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探矿技术是值得大力研究献因为它们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将继续是受欢迎的辅助手段。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地表容易发现的床逐渐减少,找矿难度增大,世界各国开始依靠科技步,研制各种先进的勘查技术方法。某种新技术的明,会导致新矿床的发现,并且可能掀起一个发玫潮。据西方学者有关资料统计,1951一1964年西方匡采用物、化探方法发现重要金属矿床113个,其中直用物、化探发现的有95个(包括地面物、化探方法芳56个,航空物探发现39个),其余18个矿床是拜质、物化探综合方法发现的。加拿大1951一1955年化探方法发现的矿床占发现矿床总数的14%,1956一1960年上升至59%,1961一1965年占50%,1966一1969年高达64%。据称,在加拿大地盾已发现的115个硫化物金属矿床有51个是物探方法发现的,占发现矿床总数的44%。据前苏联的统计资料,1963一1968年用物探方法发现的铁矿床占发现铁矿床总数的84%,铜矿的50%,镍矿的44%。1981一1990年间,有65%的铁矿、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床是用物探方法发现的。澳大利亚在1951一1980年间共发现重要金属矿床118个,利用物、化探方法发现的矿床40个,占发现矿床总数的1/3。

加拿大地质学家拉兹尼卡(P.Laznicaka,1997年)对1936年直至1982年世界上140个巨型金属矿床的发现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其结论是:凭偶然机会发现的占30%;由找矿人通过传统找矿和采矿期间发现的占24%;由政府组织找矿、地质填图发现的占14.5%;私营公司通过复杂勘查工作发现的占31%。

8.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全球性,鼓励企业到国外进行勘查开发是国家保障资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矿产勘查工作的全球性是由矿产资源分布的特点决定的。从全球范围和地区范围看,矿产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这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世界上几乎不存在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这就决定了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别国的矿产资源。

一个国家鼓励矿产资源的全球性勘查开发行动,或者说矿业企业的全球性行动,已有100多年历史,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最早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期,资本主义国家以采取领土扩张方式,掠夺殖民地国家的矿产资源,是以武力为后盾的资源勘查开发;在战后冷战时期,大国以军事、政治为后盾,以资本输出为手段,支持跨国矿业公司和石油公司控制外国矿产资源,是强权勘查开发资源;冷战结束以后,以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为首的一批发展中国家开始迈入工业化进程,成为发达国家的竞争对手,世界进人全球竞争勘查开发资源的时代。

勘查开发国外矿产资源是一种市场行为,企业是主体,但政府起着导向作用,企业行为也要是符合国家利益的。对矿产资源保证程度高的国家(如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等)来说,到国外进行矿产勘查开发,有助于发展和繁荣国内矿业经济,增强矿业部门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最大利益。对于矿产资源供应不足或严重不足的国家(如日本、西欧国家、美国等,也包括中国)来说,到国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兼有双重目的:对国家来说,是资源安全;对企业来说,是经济利益。国家和企业是两个不同的利益主体:国家关心的是资源利益,即资源安全。这种利益是长期的,国家并不计较这种利益的短期状态;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关心的是经济利益,而且希望在每个短时期内都能够盈利。也就是说,对这些国家来说,矿产资源的跨国勘查开发必须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

为推进企业勘查开发国外矿产资源,国家给予法律保障和财政、税收、金融支持。

在法律保障方面,世界各国大体上有两种情况:一是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成文法;二是以美国等代表的散见于其他相关规定中的法规。日本和韩国通过制定组织法,具体规定代表国家实施勘查开发国外矿产资源政策的专门机构,并界定这类机构的职能、任务、目标,如日本金属矿业事业团法、石油公团法(2004年2月,这两个法已被废止)、韩国的大韩矿业振兴公社法。

在财政支持方面,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源不足的国家,对海外矿产勘查开发在财政上给予了很大程度的支持。最重要的政府财政支持是建立海外风险勘查基金。像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对从事海外矿产勘查开发的企业,以不同的形式、按不同的比例进行财政补贴。基金的建立一般来自国家财政预算。我们主要以德国为例来说明这种基金的具体运作情况。

在税收优惠方面,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在海外所投人的勘查费用,给予特殊的税收处理。有些国家(如美国、法国等)采取耗竭补贴制度。耗竭补贴指每个纳税年度从净利润中扣除一部分给油田、矿山所有人或经营人,用于寻找新矿体,以弥补开采消耗的储量。它作为一种扣项,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税负。有些国家实行海外矿产勘查支出成本化制度。还有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借鉴上述两种制度的长处,对海外风险勘查开发给予更大力度的税收支持。

在金融支持方面,主要金融措施是,对在海外经营的矿业企业给予优惠、长期、稳定的贷款。贷款方式包括设立专项基金、设立专门贷款机构或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此外,许多国家还提供贷款担保,并对海外矿业投资提供保险。在一些矿产资源贫乏的国家,如日本、韩国,比较盛行对海外矿产勘查开发提供贷款的做法。日本、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美国、韩国等还为其海外矿业投资提供担保,如英国的海外投资担保、德国对海外矿业企业的资金担保、日本对企业的海外开矿资金的债务担保、韩国由国家进出口银行提供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9.矿产勘查工作具有可调控性,政府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以政策为杠杆,可适时调整矿产勘查目标

所谓矿产勘查的可调控性,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政府通过发布矿产资源政策、运用财政、金融等宏观调控手段,或政府的直接干预,引导企业的矿产勘查工作朝向国家急需的矿产种类(重要矿产、战略矿产或短缺矿产)开展经营活动。矿产勘查的这种可调控性,对于保持矿产品总量的基本平衡,调整优化矿业结构,克服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滞后性,促进矿产勘查开发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国家对矿产勘查、开发活动实施以矿产资源政策为核心的宏观调控。表现在3个方面:①颁布国家矿产资源政策,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制定和修改企业经营和发展战略;②加强地矿信息服务,促进企业对矿产勘查、开发领域的投资;③政府出台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企业的矿产勘查工作。

其次,大多数国家对某些战略矿产,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勘查开发活动,实行国家控制。世界各国对石油控制的主要手段,是组建国家石油公司,将石油勘查、开采、营销活动置于国家控制之下。根据英国PFC能源咨询公司的统计,全球77%的油气资源生产都出自国有石油企业。国家石油公司是国际石油工业的中坚,全球77%的油气资源生产出自国有石油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年热议的“天然气欧佩克”是加强油气资源国家控制的重大新动向。

三、两点思考

矿产勘查工作以上9种规律性,是通过整理、分析市场经济国家矿产勘查工作的一般情况而归纳出来的,在借鉴应用时,有两点值得思考。

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勘查工作规律是否完全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多少可以借鉴?

二是如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产勘查工作规律有别于传统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规律,是否有必要接轨?如何接轨?

地质科普录入:admin    责任编辑:scdk404 
  • 上一篇地质科普:

  • 下一篇地质科普:
  • 相关地质科普
    发表评论
    用户名
    *
    Emaill
    评价等级
    Reset
    四川华行地质设计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
    四川省地矿局四0四地质队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sc404.com 备案号:蜀ICP备2023014667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